发布日期:2025-06-26 09:13 点击次数:123
1992年,那时候的川南小县城,被一股港台音乐潮流猛然席卷。小学门口不远,两家贩卖录音带的小摊异常火爆——一家是县里的新华书店,另一家是专门卖正版音乐带的影音店。正版带动辄10元一盘,价格不低;但翻录带便宜得多,尤其是那些被盗版商精心剪辑出的多首热门歌曲合集“精华版”,卖到3-4元就能拿下。正是这些翻录带,让“港台四大天王”的概念迅速在县城里传开。
县电视台开设了点歌节目,屏幕上方不停滑过点歌字幕,祝寿、谢师恩的字样特别常见。大街小巷,许多店铺和摊位外接着音响,循环播放着《潇洒走一回》、《谢谢你的爱》、《来生缘》、《水手》、《英雄泪》,还有小虎队的成名曲,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是这些旋律。点播歌曲虽然也有80年代的老歌,但大多数时间都是当年的新曲。
1992年下半年,我刚升初中。每天上课前,有10分钟的班级合唱时间,4到6首歌轮番登场。《潇洒走一回》《英雄泪》《蝴蝶飞呀》《水手》,以及后期的《星星点点》《回家》《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祝福》《忘情水》频繁出现。林志颖的《十七岁的雨季》也一度红遍校园,老师默许大家反复传唱。教室里,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挤眉弄眼地唱着“当我渐渐地长大,门前的那些茉莉花”,那画面回头看竟然有些违和,却是那时最真切的青春情感。
展开剩余77%港台音乐的粉丝们,也在县城形成了明显的等级。Beyond乐队和张学友的粉丝稳坐音乐品味的顶端,接着是张国荣、谭咏麟的粉丝,再是王杰,四大天王里的其他三位粉丝。女生们更青睐小虎队和林志颖,男生们一般不会把他们当作崇拜对象。广东风味的港台流行,如杨钰莹、毛宁的歌,也曾进入循环榜单,但热度略逊一筹。直到李春波的《小芳》和《一封家书》出现,才稍微改变了局面。
同年,县城电视竟然还能收到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信号,不过县电视台在播凤凰广告时会插入本地广告,有时甚至为了播完广告,把热播剧“掐掉”一两分钟。
那年我12岁,和同学们最热衷的就是听歌,追看凤凰卫视的TVB和香港亚视电视剧,以及巴塞罗那奥运会。初中晚自习7点40开始,大家大多先在家吃饭,看央视《新闻联播》一半,然后赶去学校。那时候,谁也没弄懂邓小平年初南巡讲话和随之确立的市场经济会给生活带来多大改变,似乎对未来我们和父辈们都缺乏预感。
同学家庭背景差距不大,机关、学校职工、商人、农民都有,最富裕的是那些父母在上级机关和县属国企工作的孩子。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冬天能分到牛奶,夏天能吃冰激凌,穿戴永远比我们时髦。这些同学提起我们和家庭,常带“地方上”的调侃。几年后,他们家境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2年的县城商业氛围远比1986年我刚上小学时浓厚。灵敏的商人从珠三角带来了时尚衣物,让月薪几百元的普通人,也能轻松花上千元买换季新衣。无论哪种家庭,似乎都更有钱了。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班里很难见到多子女家庭,一对双胞胎甚至能成为话题焦点。孩子少了,收入提高了,家长愿意花更多钱给孩子。
这也催生了县城迅速增多的录像厅、台球室、电子游戏厅,孩子们几乎天天泡在那里。对我们而言,北京上海甚至成都重庆都是遥不可及的梦幻之地,能有亲戚去那工作,就能在班上扬眉吐气好几天。很多人心里都许过类似愿望,而这愿望,是最容易实现的一个,命运也慷慨眷顾了许多人。
然而命运奇妙无常。曾在录像厅、台球室混迹的孩子,有的学业荒废,初中没毕业,只能远赴广东等地务工,赶上了珠三角成为“世界工厂”的机遇,完成原始积累,甚至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前实现财富自由。还有一些人虽然沉迷一时,后来洗心革面拼搏,没能考上大专,学一技之长或投奔亲友,在成都重庆或沿海城市买房,赶上了房价暴涨。而勤奋考上大学的同龄人,则成了中国高教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与受害者,毕业后自谋职业,错过了早买房机会,背负沉重房贷。
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弹幕书: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人手记》,作者是作家薛易和设计师一飞。这本书由薛易以个人视角,回顾1984年至2003年20年的成长记忆,堪称一段“断代史”。我1992年的成长回忆,正是回应书中基本叙述的部分。虽然我生于川南小城,薛易来自山东,但我们的时代记忆却惊人相似,适合1975到1990年间出生的读者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作者一飞创新性地采用弹幕短视频形式,邀请50位不同年龄阅历的读者组成“时光点评团”,以弹幕批注参与书中内容互动,打造了一场跨代共创的交流盛宴。
书名:《弹幕书: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人手记》
作者:薛易、一飞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4月
发布于:山东省下一篇:没有了